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杜鹃花开 ——写在中国(青州)第二十三届花博会之际(报告文学)

2023-08-28 13:43:41 来源:中国传媒

导读:有一种花,不但风靡一时,还成功引领一个地区农业产业改革的大潮,你相信吗?这花的名字叫杜鹃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鹃等,主产于我国南方多个省份以及北方的辽宁丹东等地,在位于

 作者:房永江

 

有一种花,不但风靡一时,还成功引领一个地区农业产业改革的大潮,你相信吗?这花的名字叫杜鹃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鹃等,主产于我国南方多个省份以及北方的辽宁丹东等地,在位于南北方之间的齐鲁大地,鲜见其踪,而恰恰就是在这个它后来的“移民区”,凌寒怒放,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花神”传奇。

杜鹃花 资料图片_副本.jpg

 

一、萌芽破土

 

青州花卉主产区黄楼街道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它地处弥河中游,平原广袤,一望无际,按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只因千百年来落后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绝大多数人家种在地下、收在天上,缺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再加上旧时弥河经常泛滥成灾,肆虐农田,致使这一带农田十年九灾,住在这一方的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一代又一代过着贫穷的日子。那时候这里流传着一个民谣说:“黄家楼,三件宝,荠荠菜,茅子草,乌霉怡、不用找。”足见其境况之差。

20世纪80年代,这里依然维持着较低的生产水平,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及时吹醒了这片沉睡的大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被推上了历史舞台。这场农业领域里的革命,生逢其时,正所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各地“诸侯”纷纷响应,积极备战,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业改革大进军。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农业产业改革中,山东省寿光市异军突起,以改造滩涂、海水养殖和发展大棚蔬菜为突破口,成为全国农业产业改革的排头兵。

青州与寿光毗邻,寿光上去了,青州怎么办?青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压力山大”,开会讲形势,会上压任务,请进来走出去,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等等,该用的办法都使出来了,一个全市上下总动员,背水一战赶先进的热潮蓬勃兴起。

时任黄楼乡党委书记有祥玉等一班人,面对时局,发动群众,乘势而上,努力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积极探索、多方考察,瞄准了花卉产业,果断提出了发展花卉产业的奋斗目标,并形成决议。此议一出,社会上多数人摇头,认为把种花当做一个产业来搞,有点儿离谱。响应者寥寥无几,起步维艰。

当然,黄楼乡党委、政府大胆提出全乡以“花卉产业”作为发展目标的决策,决非异想天开、盲目从事。

从历史上看,黄楼乡养花的习俗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养花实践中,培育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名优品种,其中“鞓红牡丹”在古青州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桂花、月季、海棠、菊花等传统品种在这里的栽培更是由来已久。

黄楼乡有一个花园庄,这里曾是明朝衡王府东花园的繁育基地,衡王府败落以后,几百名花工无处安身、生活无着,他们只好依靠花园基地的百十亩土地转种庄稼、养家糊口,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人称花园庄。花园庄的经历,让黄楼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到发展花卉产业的可行性,找到了花卉业在黄楼乡悠久的历史渊源,确定了养花可以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从而付诸实施。

这里还有一个“花神女夷”的传说。在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里,花神女夷被视为正义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结合的心愿。近代以来,花神女夷的形象愈加栩栩如生、风姿妩媚,她手持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花篮安详地守卫着善良的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夙愿。这个故事充分印证了青州这方古老的土地从来就是花的故乡。

正确的决策,还有来自于民间自发的动力。1980年,卢李村农民李洪儒去南京送上大学的儿子,在宁期间,他发现了一个养花的商机。

李洪儒是一个爱钻研、有心劲的人。他年轻时在生产队里管理过果园、菜园,掌握和熟悉一些林木嫁接、病虫害防治等简单的生产技术,有一定园艺管理基础和花卉情愫。因此,在南京期间,他从不游山逛水,而是一有时间就去逛南京的花市,看花。

逛花市期间,李洪儒发现南京市场上的柚子、棕榈非常漂亮,萌发了引进的念头。第二年春天,他把带回来的柚子、棕榈种子撒在了责任田里。通过精心管理、培育,秋天的时候这两种树苗给他带来了6000元的收入,再加上间作蔬菜收入,一年收入过万元。李洪儒成了卢李村第一个万元户。从此李洪儒开始种植花木,经营品种逐年增加,收入不断增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洪儒的成果,让周围村民认识到花卉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附近农民开始种植花卉,卢李村很快发展成为花卉苗木专业村。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儒在青州城里一养花人家中发现杜鹃花,很是喜欢。一打听,得知这艳丽的杜鹃花来自辽宁丹东,具有花期长,宜管理的特点。他回家后,立马驾着三轮车长途奔袭跑到丹东购进一批杜鹃花进行转销,结果行情很好。以后又联系跑东北的大货车往回捎。在转销杜鹃花的过程中,李洪儒发现了杜鹃花可行、可养的商机。于是,他潜下心来对杜鹃花的性能特点、栽培技术、管理需求、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发现,杜鹃花原产于山坡野岭,抗逆性适应性强,只要对其施以矮冠驯化、反季节催花等管理措施,是一种理想的盆栽年宵花栽培品种。

那时候,李洪儒还不懂得市场预判等专业知识,但他锐敏的意识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逢年过节在家中置一盆鲜花的新风俗逐渐代替了张贴年画的老习俗,且方兴未艾。继而,他对杜鹃花进行“北花南移”和“南花北移”栽培试验及反季节催花试验。实践证明,在山东地区利用冬暖式大棚培育杜鹃花、通过矮冠整形、调节花期等技术性驯化,以盆栽年宵花登陆市场完全可行。

1987年,李洪儒作为黄楼乡花卉生产个体户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秋季苗木花卉交易会,获取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这时候,西洋杜鹃进入李洪儒视野,他以我国原产杜鹃为亲本与西洋杜鹃杂交取得成功,使其大放异彩,成为家庭盆栽杜鹃的首选对象。1989年,李洪儒承包村里3公顷果园地,开始对杜鹃花进行规模化养植。一年后,杜鹃花如期出圃,一经投放市场即得到了客户追捧,很快脱销,收入60万元。李洪儒的成功,不但让他喜获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更使全乡花卉生产在探索中首开破局。

李洪儒的创举,引起青州市委市政府、黄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1992年,黄楼乡党委政府在辛庄村东、省道胶王路旁帮助李洪儒调整土地15公顷,筹集资金50万元,扩大杜鹃花种植经营面积,带动全乡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此后短短数年,杜鹃花在青州力压群芳,遍地开花,成为青州种植面积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主导花卉品种,全市杜鹃花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主要流行品种有“红双喜”“丹麦红”等30多个品种,一举跃居全国最大的杜鹃花生产基地之一。

杜鹃花苗圃 资料图片_副本.jpg

 

二、花开时节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涌现出来的公司千千万万、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然而“万红”这个名字一经出世,就让人们记住了它——青州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家花卉公司,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开启了青州花卉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那是1993年,黄楼乡“撤乡改镇”。李洪儒在这一年成立了“青州市万红花卉有限公司”,开始由个体运作向公司化运营转变。

李洪儒的万红花卉有限公司可谓应运而生,一经落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是经过近十年的打拼,他的主营品种杜鹃花在中国北方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二是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红花卉有限公司的成功运作,带动黄楼镇花卉产业迅速发展。万红花卉市场大厅周围、镇中心大街两旁,全部建成经营各种花卉和相关服务实体,全镇花卉专业户每年成倍递增。

1995年,李洪儒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花卉企业赴荷兰考察团,期间,他通过互联网从荷兰一家公司进口3000盆凤梨,投放市场后很快被抢购一空。

2000年,李洪儒的万红花卉有限公司达到历史巅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1公顷的全国知名农字号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全国花卉先进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在李洪儒及万红花卉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青州市推广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00公顷,每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成为青州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1年10月,“中国(青州)第一届花卉博览会”在黄楼镇万红花卉交易大厅举办。会期5天,交易会设摊位996个,交易产品以杜鹃花为主的14个系列、1300多个品种参展。国内外4000多位客商到会参展交易,其中国内171家,省内354家,荷兰、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28家,参观人数8.8万人次,现场交易额290万元,场外交易额760万元。签订协议126项,贸易额1050万元。

第一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青州花卉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具活力的花卉产业和交易市场。进而它以“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规模驰名大江南北。

盆栽杜鹃花 资料图片_副本.jpg

 

三、凤凰涅槃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州花卉产业在取得初步巅峰式发展以后,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徘徊期。

1998年,在万红花卉有限公司带动下,黄楼镇花卉专业户发展迅速、成倍递增。这时候,喜欢赶潮流的机关干部杜建梅也承包了一个温室大棚养杜鹃花。

春天,杜建梅投资购进毛鹃,利用一早一晚的业余时间进行管理。

有道是:“一亩园,十亩田。”不久,杜建梅发现,仅仅利用业余时间管理花棚是远远不够的。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为了保证杜鹃花的温度需求,大棚内夜间需要烧火提温;中午,光照强烈的时候,根据杜鹃花的湿度需求,大棚内需要洒水保湿;早晚时节,大棚要拉、放草苫保温;平时需要施肥、浇水、抹扠整形等等田间管理,环节多多。

没多久,杜建梅就累病了。没办法,他只好把老家种庄稼的弟弟找来帮忙。弟弟一个人全天扑下身子干,再加上杜建梅两口子帮忙,才玩转一个660平方米的花棚。

温室杜鹃花 资料图片_副本.jpg

杜鹃花是作为一种年宵花登陆青州市场的。也就是说,杜鹃花出圃以后,不管形体多好、花开得多艳,春节前行情好、脱销才能挣钱。反之,砸在手里的话,一年之间付出的汗水就付诸东流了。

因此,个体养花户每到春节之前人人都是攥着拳、瞪着眼紧盯着市场变化。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颗粒”无收。总之,杜建梅养了5年花,挣钱的时候少,赔钱的时候多。其中,也曾经因为承包花棚与丈夫吵过架、干过仗。最后,黯淡离场。

当然,2000年前后,影响杜鹃花销路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花卉市场的大气候所致。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蝴蝶兰、大花蕙兰等新潮品种受到消费者青睐,杜鹃花等传统品种逐渐失宠,出现市场疲软现象,这一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让花农损失惨重,李洪儒的万红花卉有限公司几年中更是以每年百万元的损失受到致命冲击。

其实,从李洪儒在网上购进第一批凤梨开始,杜鹃花注定要进入一个发展徘徊和市场疲软期。也就是说,面对生产技术落后、主导品种单一等问题凸显,青州花卉发展面临着求新求变、转型升级的问题。

怎么办?在青州花卉发展创新这一风口浪尖上,青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文件,做出《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决定》,采取措施,培养培训花卉专业人才,支持各乡镇、农业科研机构加大花卉项目、品种开发力度。这时候,李洪亮、陈守良等人凭借政策支持冲出困境,大胆尝试,成为新一轮花卉产业提质上档的带头人、弄潮儿。

针对青州花卉主导品种单一、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李洪亮、陈守良等人决定培育新品种,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卉品牌。1998 年,李洪亮从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名优品种,与国产品种进行杂交、提纯、复壮、诱变等试验,最终培育出了性态优良、遗传稳定的新型仙客来种苗。1999年,他与山东林业厅、山农大、省花卉协会合作建立了占地60亩的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先后培育出了60多个仙客来极优品种。随后,他在花农中大力推广,让这些新技术、新品种迅速在花农中落地生根,转化为产能,抢滩青州花卉市场制高点,并以它特有的魅力被评选为青州市花,李洪亮被人们称为青州的“仙客来大王”。

与此同时,陈守良瞄准花卉产业的广阔前景,把发展重点放在兰花上。但由于初期缺乏相应种植技术,几万棵兰花苗曾毁于一旦。失败后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技术知识才能真正使兰花成为“摇钱树”。为此,他投巨资从日本等国家订购花卉品种进行育苗、栽培实验,还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尤其在品种上,他不断求新求异,别人不敢种的他抢先培育,逐步趋稳收效。不久,陈守良看中大花蕙兰蕴含的重大商机,特别是近几年来自韩国、日本的大花蕙兰商已经在中国大赚了一把,为打破催花实验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他把自己在工业行业多年积累的60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大花蕙兰的催花实验中。在多次试验失败、几近全军覆没的时候,终于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大花蕙兰种苗。投放市场以后,立马赢得热销。陈金良的成功,吸引周边花农纷纷跟着他学养兰花,他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使兰花生产在青州迅速铺开。此后,他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花卉专业研究院,与李洪亮等人一起被称为青州第二代“花状元”。

继而,南兰北养带头人王珉芝、网络销售带头人董春燕、花卉协会创始人王新国、花海探索者王文正等在上级政策支持下,各显神通,积极探索,勇立乡村振兴事业的潮头,卓力书写出青州花卉产业发展的更新篇章。

摄于2016年 房永江摄_副本.jpg

今年,是中国(青州)第二十三届花博会举办年。历经40个年头的发展,花卉产业已经成为青州市一块响当当的产业品牌,被誉为全国著名的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长江以北最大花卉产销集散地,以“东方花都”之称驰名中外。回望来路,“万红”这个名字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最爱,人们甚至把繁华的十里花街命名为“万红大道”,成为“花漾青州”一座不倒的丰碑。

 

该作品为报告文学,系房永江先生原创作品。

文中有关数字、参考资料来源于正式公开的官方资料,以及《青州市志》《东方花都》《黄楼街道志》等出版物。

 

作者简介:

房永江,1952年生,男,汉族,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房家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青州市谭坊镇文化站退休干部,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联合日报》《潍坊晚报》《中国传媒网》等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网络媒体。著有《状元宰相王曾》、《状元赵秉忠》、《弥水情深》等作品。

 

 

当前栏目:文学苑地
内容导航
最新文学苑地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